注冊
建材聯合會

您當前所在位置:

氣凝膠復合玻璃!航天烏江科技推動超臨界流體裝備國際化

來源:貴州日報天眼新聞  撰稿人: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4年12月27日 瀏覽:
摘要:

12月24日,記者從貴州航天烏江機電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獲悉,該公司堅持不懈地進行科技創(chuàng)新,專注于核心技術的發(fā)展,不斷推動氣凝膠應用領域的擴展,并取得了顯著的先進成果。

  12月24日,記者從貴州航天烏江機電設備有限責任公司(簡稱:航天烏江)獲悉,航天烏江公司堅持不懈地進行科技創(chuàng)新,專注于核心技術的發(fā)展,不斷推動氣凝膠應用領域的擴展,并取得了顯著的先進成果。

  科技攻關打破壟斷

  你可能會感到驚訝,但確實有一塊玻璃能夠做到防火、保溫、隔音、節(jié)能,還能讓光線透過來。

  這種神奇的材料叫做“氣凝膠復合玻璃”。氣凝膠,一種納米級別的多孔材料,輕巧如羽毛,卻擁有出色的性能。航天烏江公司運用這項技術,在國內取得了領先地位,打破了歐美國家在這一技術領域的壟斷局面。

  航天烏江成立于2001年,專注于超臨界流體技術裝備的研發(fā),擁有180多項專利,是國內該領域的佼佼者。這項技術正是制造氣凝膠復合玻璃的核心。

  早在2011年,航天烏江就開始了對氣凝膠復合材料的研究,客戶的需求激發(fā)了他們發(fā)現新的市場機會。

  為了攻克氣凝膠復合玻璃的技術難題,航天烏江將研究內容劃分為三個主要方向:一是研發(fā)能透光的氣凝膠復合玻璃,二是生產透明的氣凝膠復合玻璃,三是設計適用于工業(yè)化生產的氣凝膠復合玻璃裝備。

  經過不懈的努力,他們突破了16項關鍵技術,包括防止氣凝膠顆粒沉降、實現大尺寸透明氣凝膠板的一體成型,以及超臨界干燥技術,這些都使得原本易碎、易卷曲的氣凝膠材料變得更加堅固耐用。

  2020年,公司正式啟動了氣凝膠復合玻璃制備技術及工業(yè)化應用研究項目,經過三年的技術攻關,成功解決了材料易碎、易卷曲等問題。

在“創(chuàng)客中國”貴州省中小企業(yè)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大賽中,航天烏江憑借氣凝膠復合玻璃技術榮獲二等獎,并入選全國500強。

  加強研發(fā)實現“雙碳”

  超臨界流體技術,被譽為全球最綠色、最環(huán)保的技術之一,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,經過40多年的發(fā)展,已從食品加工擴展到環(huán)保型領域,如印染、發(fā)泡、噴涂等,為我國實現“雙碳”目標提供了新的技術解決方案。

  航天烏江作為國內超臨界流體技術的先行者,自1998年生產第一套設備以來,一直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發(fā)展道路,不斷加強研發(fā)和合作,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,實現了技術的跨越式發(fā)展。

  公司利用超臨界干燥技術生產的系列產品,如玻璃纖維氣凝膠氈等,已經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,滿足了我國軍民領域的需求,并為推動超臨界流體技術的發(fā)展和應用做出了貢獻。

  接下來,航天烏江計劃與國內同行和高校合作,制定首個氣凝膠復合玻璃的國家標準,并建立國內首個產業(yè)化基地。

  目前,航天烏江公司已成功與多家原材料供應商以及本地的玻璃生產企業(yè)建立了穩(wěn)固的合作關系,共同推動氣凝膠復合玻璃技術的發(fā)展。公司正致力于進一步拓展和優(yōu)化下游產業(yè)鏈,通過加強與各環(huán)節(jié)合作伙伴的協(xié)同作用,不斷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。

同時,航天烏江還在積極采取措施,以實現節(jié)能減排和綠色發(fā)展,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“雙碳”目標,為構建綠色低碳的經濟體系貢獻力量。

  借助機遇闖世界

  在遵義市匯川區(qū),航天烏江公司生產的超臨界萃取設備在國內市場獨占鰲頭,占據了超過70%的份額,還出口到了包括突尼斯、保加利亞在內的多個國家。他們還建立了國內首個超臨界流體技術裝備的研究中心。

  這種設備其實是一種高科技的提取工具,它能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,通過物理方法提取植物精華,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綠色的提取技術之一。它能夠精確控制提取過程,保證提取的產品既純凈又環(huán)保,營養(yǎng)成分也不流失。目前,公司的產品線齊全,從小型到超大型設備一應俱全,已向國內外200多家客戶提供了300多套設備。

  “我們公司堅持走‘產學研’融合發(fā)展道路,通過加強與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,持續(xù)加大研發(fā)力度,填補了國內高效連續(xù)萃取技術、高效熱回收技術、自動裝卸料技術等超臨界流體技術領域的空白,現在,我們把超臨界裝備做到了國產化,在成本控制和節(jié)能降耗等方面也優(yōu)于國際同類產品?!焙教鞛踅嚓P負責人表示,隨著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影響力逐步擴大,公司正持續(xù)構建以超臨界流體技術為核心的產業(yè)生態(tài),也將把“貴州造”超臨界流體成套裝備更多地推向國際,推動更多的國際合作共贏。(本文有刪減)

責任編輯:褚贊贊
分享文章到:
0
瀏覽次數:
】 【 打印本頁】 【 關閉窗口

版權與免責聲明:
       本網站注明“來源:中國建材信息總網”的文本、圖片、LOGO、創(chuàng)意等版權歸屬中國建材信息總網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,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      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國建材信息總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,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無意在本網發(fā)布,請在兩周內與本網聯系,本網經核實后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京ICP證040699號-1
因特網信息服務:電信業(yè)務審批[2004]885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4070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:京海工商廣字第9990號
中科匯聯承辦,easysite內容管理系統(tǒng),portal門戶,輿情監(jiān)測,搜索引擎,政府門戶,信息公開,電子政務